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通貨膨脹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。後者是當債務人無力償還欠款時的一種債務確認書,有效期為20年。
之前,他們甚至拿走了我的第13個月的工資。這種情況會對當事人健康造成負面影響,給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,也不利於其子女的未來發展。責任編輯:羅元祺核稿編輯:朱家儀。各州也將不再需要承擔其醫療保健開支。對於嚴重失信、欺詐或敲詐等經濟犯罪,最高可判處5年。
該州已採取行動,通過了一項《打擊和預防過度負債法》,內容涉及三個環節:預防、早期發現和財務恢復。日內瓦基督教社會援助中心的諮詢員布夏(Adrien Busch)也附和道:「這種情況很令人沮喪。怎料現出任海委會主委的管碧玲竟指出因為「有爭點」而無法送審,而第一個爭點居然是海洋保育的起點,也就是談論多年的「2030年前保護至少30%的海洋」。
綠色和平依據海洋委員會公告的《海洋保育法》草案版本,偕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環境正義基金會,共同草擬《海洋保育法》草案。民進黨提出的《海洋保育法》拖延多年,爭點竟是原點 自民進黨政府主動在2019年提出要立《海洋保育法》,綠色和平便持續積極推動,從2021年初發表的漁業產量產值崩跌報告書,到今年年初發布的《六種臺灣漁港常見魚類體長調查》報告,都是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臺灣漁業和海洋生態共同面對的危機,而海洋保育真的不能再拖。延伸閱讀 《海洋保育法》卡關的同時,海洋生物正在凋零——政府何時才能兌現立法承諾? 沙灘車是「網美式旅遊」新商機,但對海洋生態與小動物來說卻是惡夢 除了塑膠、垃圾以及油污染,還有哪些「看不見」的海洋保育隱形殺手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為了顧及各地方環境團體的需求與特殊性,更邀請十多個環團參與會議,並邀請法律學者、生態學者與會,完成後再和立法委員們溝通草案,討論不同「爭點」,最後再由時任委員管碧玲及王婉諭等跨黨派委員提案,成為目前立法院的備審草案之一
怎料現出任海委會主委的管碧玲竟指出因為「有爭點」而無法送審,而第一個爭點居然是海洋保育的起點,也就是談論多年的「2030年前保護至少30%的海洋」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接著,立法院各黨派亦加入支持《海洋保育法》的行列,提出各自的草案版本,截至目前共有六個《海洋保育法》草案等待立法院審議。立法院審議相關法案時,更發現多達26個爭點,最終在黨團協商下完成立法。而偏偏綠色和平就是這樣「不識大體」的團體,不接受政治團體及企業的捐款,只為環境而發聲。民進黨提出的《海洋保育法》拖延多年,爭點竟是原點 自民進黨政府主動在2019年提出要立《海洋保育法》,綠色和平便持續積極推動,從2021年初發表的漁業產量產值崩跌報告書,到今年年初發布的《六種臺灣漁港常見魚類體長調查》報告,都是為了讓社會大眾了解臺灣漁業和海洋生態共同面對的危機,而海洋保育真的不能再拖。
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有「爭點」仍排審 就算將2030年前保護至少30%的海洋入法是「爭點」,亦能在立法院中解決。當然,通過《海洋保育法》也許才是立法委員最擔心的結果,特別對於擅長迎合各界利益,甚至暗中出賣海洋保育的委員而言,在選前不用公開表態,不必公開審議《海洋保育法》,又可以繼續表現為海洋保育努力以贏得各界支持,如此便不失任何選票,可謂政治上最明智之舉。在剩下一個月的立法會期,我們將繼續為排審《海洋保育法》而努力,哪怕找上更多「錯的人」,也要讓眼睛雪亮的選民看清誰才是葬送臺灣美麗大海的殺手。綠色和平依據海洋委員會公告的《海洋保育法》草案版本,偕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與環境正義基金會,共同草擬《海洋保育法》草案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綠色和平寧願民意代表盡其職責,讓《海洋保育法》在立法院公開審議,並讓民眾及媒體了解《海洋保育法》審議現況,就算最後草案都一一被否決,至少,關心海洋保育的民眾、學者、漁民、營利單位及團體,都能看清楚討論過程與表決結果。
情況猶如今年一月立法院通過的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,當時草案提出將「淨零」目標入法一樣,直至排審時社會上仍有不同的聲音,有聲音認為「淨零」也是爭點,認為臺灣可以做少一點,不用和全世界一起走向淨零,但當時臺灣政府依然在有「爭點」下排審法案。延伸閱讀 《海洋保育法》卡關的同時,海洋生物正在凋零——政府何時才能兌現立法承諾? 沙灘車是「網美式旅遊」新商機,但對海洋生態與小動物來說卻是惡夢 除了塑膠、垃圾以及油污染,還有哪些「看不見」的海洋保育隱形殺手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這記憶猶新的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立法過程,正好說明法案從來都不需要在沒有「爭點」下排審,因此綠色和平難以認同今日政府以「有爭點」作為拖延《海洋保育法》排審的理由。文:鍾孟勳(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) 距離立法院會期結束只剩下約一個月,綠色和平於4月13日走進立法院,和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莊瑞雄直接對話,爭取莊瑞雄委員於月底前排審《海洋保育法》,可惜只換來一句「找錯對象」,原因竟是因為法案仍「有爭點」待協調。反觀臺灣,政府在四年前提出要立《海洋保育法》,四年過後,政府才發現第一個「爭點」竟是已成全球共識的保護30%海洋,相信這是所有過去曾參與討論《海洋保育法》的人都難以接受的。如今,《海洋保育法》仍未在立法院排審,若只是無止盡地等待閉門協商以溝通處理「爭點」,結果可能換來一頭空。為了顧及各地方環境團體的需求與特殊性,更邀請十多個環團參與會議,並邀請法律學者、生態學者與會,完成後再和立法委員們溝通草案,討論不同「爭點」,最後再由時任委員管碧玲及王婉諭等跨黨派委員提案,成為目前立法院的備審草案之一大幅減少直選議席,重申引入間接選舉以及委任議席,又有資格審查,地區行政的撥款功能收歸政府,各區的區議會主席也由議員互選變成政務專員擔任,從結構上徹底把區議會變成政府的附庸機構,再不能代表市民有獨立的地位和政府溝通甚至反映民意。
目前旅居台灣) Netflix的台灣片集《人選之人-造浪者》上架,台灣人高呼「《黑金》後終於有談台灣選戰的片集了」,網路上政治金句橫飛,再對比中國大陸,豆瓣的評論被逼下架,不許談及這齣選舉劇集,明顯看到兩岸的分別,也是為何兩岸不能統一的關鍵:台灣都已經可以把選舉變成劇集拍攝了,中共還只能遮蔽選舉劇集。香港又如何? 香港本來是和台灣並駕齊肩的選舉競爭者,每屆台灣的立委、總統選舉,香港的政治人物都會組團觀摩學習,雖然取經的實際效用不甚明顯,因為遊戲規則完全不同,但那時的香港人,至少可以期盼:總有一天,我們會像台灣人一樣,有自己的選票選出自己的總統。
誰敢多管閒事?誰敢逼老子道歉?誰敢諷刺我「暴力議員」?反正職位不是選舉產生,反正權力來源不是來自選民,權力毋須向民眾低頭。誰才把香港視為自己人?再者,港英年代的直選議席,沒有過多的資格審查,只要取得提名便可參選,直選議席是貨真價實的直選。
台灣人要理解區議會的角色,或許可以用里長這個身份去比較,但一般而言,台灣的里長權力好像更大,也更得到居民的尊重。於是層層關卡,審查資格,不喜歡不忠誠的人絕不容許參加遊戲,保證自己不會輸。
其中最好笑是,地區直選只剩下20%,這個比例是什麼概念?回歸前殖民地年代,1982年的首屆區議會,議席由民選、官方指派(官守議員)以及委任議員所組成,但即使如此保守,民選的比例也有26.9%。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,因為反送中的運動,許多香港人都借選舉來表達自己對警暴的不滿,所以投出了一個泛民取得接近9成議席的全壘打震撼表現,許多建制派保皇黨議員三振出局,嚇得北京臉也煞白。香港的區議員,好多時候都沒有那種排難解紛的調停功能。所以,2023的香港,是連1985年都不如。
共產黨不是,選舉失利,便改變遊戲規則,絕不允許你再嬴。幕僚又要安撫狗主,又要強調候選人沒有做出過份行為激怒狗狗,又要保證不會提告狗主,甚至要買罐罐探訪狗主。
」 誰知風水輪流轉,當台灣的政黨輪替愈見成熟,香港突然發覺自己不進則退,不單和台灣漸行漸遠,甚至追貼中國,大開歷史倒車,公民快要變成百姓了。至於間接選舉的議席,因為有40%的議席是由「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」產生,這個所謂「界別選舉」,將由3個地方委員會互選產生,而這3個委員會的成員,是由特區政府委任。
反觀今天李家超改良後的區議會直選議席,競選人要有資格審查,要保證「愛國者治港」。這和殖民地相比,又是奴僕主人的性質立見,至少港英年代沒有保證參選人要「愛英愛港」。
再從眼角斜瞟中國大陸,心生同情:「你們可慘了,無自由無民主無選舉,只有百姓沒有公民。專制 vs. 民主 若問,為何共產黨如此害怕有競爭的選舉?看看《人選之人》開頭的劇情,候選人因為探訪民眾被狗咬,也因此惹上新聞。更別提現在被「完善整治」的全新區議會。又例如,女主角當年因為推撞了民眾,被人拍攝紀錄,還指責她是「暴力議員」,但女主角明明一肚子委屈,是那個民眾口出狂言侮辱人,我才保護自己推撞了一下,怎麼變成「暴力議員」?而且最重要,還要落選了? 若在中國大陸,推你又如何?搶你錄音筆也是等閒。
如果台灣人問,為何要整治區議會?好好的讓民眾直選不是很好嗎?答案是,專制政權就是不喜歡權力不在自己控制之中。而台灣人慣用的思維便是「在選舉落敗,便從選舉羸回」,小英失敗便捲土重來選舉,九合一大敗便在總統選舉討回來。
因為專制政權最不能容忍有人與他共享甚至爭奪權力,區議會「落入敵人之手」,那共產黨就要重新掌握。殖民地允許26.9%的直選聲音,而回歸後當家作主的香港政府,反而只容許20%直選成份。
你當是做show也好,真心安慰也好,對專制政權而言,這是多麼麻煩多麼大的限制﹗我居然要為了這些「狗毛小事」做這些解釋說明動作﹗又要照顧一個咬傷自己民眾的心情﹗明明這些都是屁民,明明可以趕跑媒體、不理民意,甚至明明應該是民眾向我官老爺下跪道歉求饒的事,反過來,我一個官老爺要向屁民「慰問」?為什麼?因為權力不敵民主選舉,因為在民情監督之下,權力變得渺小。各區議會主席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擔任,這是恢復到1982年的殖民區議會選舉的內容,當年的各區區議會主席就是由當區民政專員出任。